12月6日,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五垛村,山川沟壑间熟透的山茱萸正是收获的季节,火红的果实映红了村民火红的日子。
南召县地处伏牛山南麓,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众多名贵中药材的天然家园。《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南召县出产的传统品种就有210种,伏牛山辛夷、杜仲、山茱萸、黄精、连翘、猪苓等更是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被列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为南召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繁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林下环境为中药材提供了自然的生长空间,像猪苓、天麻这种菌生中药材,在林下仿野生繁育时,由于森林的温湿度相对稳定,能够模拟其野生的生长环境,块茎生长更加坚实,质地更好。同时森林提供的天然阴凉环境可以减少一些设施建设和人工管理成本。消费者们也普遍认为,这种接近野生状态生长的中药材在药效和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南召县五朵源中药材公司总经理郝洪波说。
从事中药材行业20多年的郝洪波,是远近有名的中药材专家。谈及中药材种植经历,郝洪波认为,在过去名贵中药材种植是靠天吃饭的,生长周期长,投入大,管理不宜,有时大把种子种下去颗粒无收。“现在林下仿野生繁育名贵中药材就是在育种、播种到管理阶段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达到保质增产的效果。”郝洪波解释。
“今年猪苓价格每公斤涨到120元,天麻价格每公斤涨到30元,保守估计我种植的这些仿野生繁育的中药材今年产值能达到五六百万元。”2023年,郝洪波建立了多个名贵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主要种植的林下仿野生繁育名贵中药材包括猪苓、天麻、黄精等,面积达1000多亩,带动周边5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群众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今年,郝洪波又在南召县云阳镇东花园成立新公司,探索林下仿野生种植辛夷。
南召县名贵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繁育主要采用“公司+基地+技术+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运营模式,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也为农户带来了技术支持和销售保障,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近年来,南召县与河南农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对国储林项目区、五朵山、云霄曼等地山区林下土质、气候、水分等因素科学分析研究,划定仿野生繁育适宜区域。依据中药材品种野生习性,通过原生态栽培模式,建设标准化林下种植繁育基地,选定黄精、猪苓、重楼、玉竹等低矮、喜阴中药材品种进行种植繁育。依托中药材组培育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有性和无性繁育技术,开展名贵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繁育驯化、技术科研及科普推广,实现对野生中药材种源人工授粉、组织培养、高效扩繁、仿野生驯化。
据统计,南召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55万亩,年产量近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